当前位置: 首页 >> 中文版 >> 新闻资讯 >> 公证新闻

公证新闻

时代的浪潮里,不变的是静安公证人严守党纪的初心

日期:2025-07-14
来源:上海市公证协会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超级管理员用户

情景党课

《足印·赤色黎明》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4周年

7月4日  静安公证处党支部组织

全体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入党申请人

前往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

开展了一堂沉浸式情景党课

追寻建党初心,赓续红色血脉


决策国共第一次合作的中枢

严守党的纪律和秘密的典范

纪念馆简介  

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9月,中央局机关由广州迁址上海,设在当时上海火车站附近的香山路(今临山路)“三曾里”办公。中央局成员毛泽东、蔡和森和罗章龙等寓居于此。

1923年11月24日至25日,中共三届一次中央执行委员会会议在“三曾里”召开。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国民运动进行计划决议案》,阐明了共产党员在国民党中的地位和作用,为第一次国共合作正式建立做了组织上、思想上的准备。

2007年1月,中共三大后中央局机关历史纪念馆在浙江北路118号建成对外开放,以此铭记这段历史

image.png

image.png

历史文脉

寻访铸魂

开课仪式

情景党课在庄严的开课仪式中拉开序幕。全体党员起立,郑重地拿起党徽,端正地佩戴于胸前,那一枚枚鲜艳的党徽,时刻提醒着大家强化使命担当、坚守革命初心。

image.png

随后,讲解员向大家讲述了“三曾里”的故事。1923年6月,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胜利召开。会后,中央局机关迁至上海,隐藏在一个“三曾里”的小弄堂里。陈独秀、毛泽东、蔡和森和罗章龙等领导人在此办公、讨论工作。这群年轻的革命者立下了严格的“五不”纪律——不准上餐馆、不看戏、不看电影、不到外面照相、不在街上游逛。正是这种严明的纪律,让这个隐蔽的中央局机关直到搬离也没有暴露。党员们凝神聆听,深刻感受革命先辈在隐蔽战线上的自我约束与坚定信念。

image.png

党员周寒讲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重要成果——创办黄埔军校”的历程。

党员张佳艺介绍了“另一重要成果——北伐战争”的历史背景与意义,加深了全体党员对这段历史的认知。

党员曹逸珺带领大家学唱《北伐军歌》,大家的歌声饱含着情感,体悟当时环境下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心声。

image.png

暗号接头

密室寻线

情景互动  

image.png

最扣人心弦的还要当属“密室逃生”环节。党员们扮演1923年的“地下工作者”,在模拟的险境中展开行动。密室中需要分成里外两队,遵守严格的纪律,不能使用手机上网查资料,只能依靠自己的记忆和团队成员的协作。大家紧密配合、群策群力、发挥智慧,寻找散落在建筑各个角落的线索,破解了暗号和密码,以极快的速度成功逃脱。

此外,馆内还陈列了22位在上海解放前夕不幸被捕、后于宋公园(今闸北公园)附近就义的烈士遗像。党员们向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鞠躬献花以表缅怀,愿人民英雄永垂!

image.png

砥砺奋进初心

重温入党誓词

image.png

活动尾声,全体党员在纪念馆大厅庄严肃立,面向鲜红的党旗,重温入党誓词。铿锵有力的誓言,表达了大家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坚定信念。

追寻红色足迹,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这是一堂生动的党史课,也是一次深刻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精神洗礼。通过身临其境的参观,全体党员对中共三大后党中央在上海早期革命活动的艰辛与伟大有了更真切的认知和了解。感受党的早期领导人革命理想的情怀,体验共产党人机智勇敢的魅力,让我们对于革命先辈们的“初心”追求愈加敬仰。

大家纷纷表示,要将学习感悟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继承和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立足本职岗位,勇于担当作为,服务发展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