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蝉鸣与键盘声交织,
当校服与公证制服同框,
宝山公证处在今年暑期
悄悄完成了一场“青春改造计划”——
从“盖章机器”到“公平守护神”
两名高中生的公证处“真香”体验
“公证处?不是抽奖活动的幕后神秘基地吗!” 7月中旬,吴淞中学两名高中生推开宝山公证处的大门,瞪着圆溜溜的眼睛发出灵魂感叹,“原来公证处不是只去电视台或商场参加抽奖活动的呀!”此时他们还不知道,接下来将经历怎样的“职业认知大颠覆”——
在一周的职业体验中,他们化身“公证小萌新”,从整理卷宗的“火眼金睛”训练,到见证智慧公证服务的“科技魔法”,再到模拟继承公证的“情景剧场”,公证员带着他们解锁了公证业务的十八般武艺。
结业座谈会上,两人纷纷“真香”表白:“本以为公证员是‘盖章机器’,现在发现你们是‘人间公平守护神’!”“公证处每天都有比电视剧还精彩的故事,每当公证员老师为特殊群体特事特办的时候,我也切实体会到了法律的温度。”
这场职业初体验,让少年们读懂:公证不仅是程序,更是用专业守护人间烟火的公平艺术。
青春与公证的“双向奔赴”
三名大学生的暑期“破圈”成长记
这个夏天,宝山公证处还迎来了三位“特别助理”——来自华东政法大学的小杨、小蔡以及同济大学的小廉,三名同学以公证辅助人员的身份,用将近60天的暑期实习工作,撕掉“学生气”标签,在法律实务的土壤里,种出了属于自己的成长果实。
“您好,请先取号,这是《公证办理指南》,请问您要办理什么公证业务。”清晨的公证接待大厅,三人在公证员指导下开启了“实战训练”。
“原来,公证不仅是法律条文的搬运工,更是用生活语言传递公平的翻译官。”小杨在实习日记中写道。从机械背诵法条到学会“看人下菜碟”的沟通艺术,他们用百余次接待引导,完成了从“理论派”到“实战派”的蜕变。
接待之余,3名同学还参与文书校对、数据统计等公证辅助工作,其中最难得的“副本任务”便是跟随公证员外出,现场观摩学习证据保全、现场监督等上门服务类公证业务办理过程。对此,他们不由感慨:“以前觉得公证员是‘坐办公室的’,现在才知道,他们还是用脚步丈量公平的‘城市探险家’。”
宝山公证处·青春召唤
“我们愿意永远为青春保留一扇门,因为每个好奇的提问,都可能点燃法治的火种。”这个夏天,宝山公证处用开放包容的姿态,为青年学子搭建起连接理论与现实的桥梁。当青春遇见公证,当法治邂逅创新,这场双向奔赴的成长故事,正书写着新时代法治人才培养的生动注脚。
“下一个夏天,我们等你来解锁更多法律‘隐藏关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