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文版 >> 新闻资讯 >> 协会动态

协会动态

【回眸2022】公证工作:为民服务不断档,行业人才树标杆

日期:2023-02-20
来源:上海市公证协会微信公众号
责任编辑:超级管理员用户


刚刚过去的2022年是极其不平凡的一年。我们迎来了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打赢了艰苦卓绝的大上海保卫战,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


上海司法行政人如何度过特别的2022年?“回眸2022”栏目将带您一一回顾各项工作成效。


image.png


image.png

克服疫情影响确保公证服务不断档


妥善部署线上服务,确保服务不断档


积极应对疫情期间群众办证需求,畅通在线公证服务渠道。3月中旬,制定下发《关于公证行业落实<关于做好全市新一轮核酸筛查工作的通告>的工作方案》,充分运用公证“最多跑一次”“一次都不跑”服务举措,推广公证服务“零接触”“不见面”办理。开展线上服务培训,规范操作流程,明确办证要求,统一服务标准。


引导各公证机构畅通公证机构咨询电话,及时为市民提供咨询服务、告知公证办证材料,在微信公证号上及时发布办证接待调整情况。


image.png

多措并举,为企业和当事人提供贴心服务


组织开展“闭门服务”,回应社会需求


封控期间,指导公证机构探索电子版公证文书的使用,并协调浦东、东方、虹口、金山、张江等公证机构,组织精干办证、审批、制证人员,进驻执业场所值守,开展“闭门服务”,及时出具纸质公证文书,满足部分企业对纸质版公证文书的刚性需求。


组织起草《关于当前本市公证行业服务方式的告知》,向社会告知网上申请公证服务的有效途径。告知在上海发布和市局官方微信号上发布2小时后,即获10万+的阅读量。制定《关于积极审慎办理涉疫不可抗力公证的指导意见》,积极为企业提供涉疫不可抗力公证服务。


image.png

东方公证处办理申购配号摇号中签活动现场监督公证


及时制发业务指引,助力复工复产


制定《致上海市全体公证从业人员的倡议书》,精准服务小微企业,为小微企业减负担、解难题、提效率。制定下发《关于为企业出具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相关的不可抗力事实性公证及相关涉复工复产公证的通知》,帮助企业依法减免违约责任,维护合法权益。


参与起草市司法局《进一步加强公共法律服务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复市的若干举措》,提出开通绿色服务通道、加强重点工作保障、纾解市场主体困难、推动公证网上办理等四项具体举措。


image.png

4月7日,浦东公证处通过视频公证为医务人员办理委托公证


有序恢复窗口接待,应对办证高峰


制定《关于本市公证行业返岗复工疫情防控的工作指引》,指导本市各公证机构有序恢复窗口对外接待。指导公证机构适当延长服务时间、加开双休日服务窗口,加快出证效率,在落实防疫限流分流措施的同时,有效应对复产复工后出现的办证高峰。


组织对封控期和返岗复工初期公证业务结构、受理量、收费数进行调研分析,及时研判社会需求及未来市场趋势,提出应对措施,向区局、行业协会、各公证机构通报情况并发出风险警示。持续强化公证机构疫情防控管理,落实公共场所疫情防控工作要求。


image.png

2022年6月1日,徐汇公证处受疫情影响暂停的线下接待服务正式重启


开展公证人才选拔,树立行业人才标杆


高标准制定人才选拔培养方案


为树立本市公证行业人才标杆,吸引优秀人才进入公证行业,补齐人才短板,缓解公证队伍梯队断层问题,制定并下发了本市《公证行业人才选拔培养方案》。坚持党管人才、服务大局、以人民为中心、人才引领等原则,强化公证行业人才结构分类,区分领军人才、拔尖人才、青年人才进行梯次选拔,完善人才队伍梯队建设。对人才选拔和培养分别作出制度性安排,明确提出相关管理举措,为公证行业改革发展积蓄力量。


扎实部署首批公证人才选拔


落实公证行业人才选拔培养方案,遵循公证人才队伍建设基本规律,按照“转型发展、人才优先”的理念,组织开展首批上海公证人才选拔评选工作。2022年3月,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开展2022年度上海市公证行业人才选拔工作的通知》,明确了公证领军人才、公证拔尖人才、公证青年人才等三类人才的名额设置、报名条件、申报流程,选拔方式及相关工作要求,大力选拔培养优秀公证人才,优化公证人才队伍结构。我处克服疫情影响,指导市证协会开展相关宣传动员,不断调动全行业参与人才选拔的积极性主动性。各公证机构积极响应,踊跃报名。


周密组织选拔评选工作


组建评审组,并邀请中国公证协会副秘书长和华东政法大学教授参加评审工作,有效提升评选工作的规范性和科学性。评审组成员先后多次研究讨论评审细节,统一评审标准。经书面评审、现场答辩、评审组评议等环节,综合政治信念、工作实绩、业务创新、学术成果、社会评价、业务公认等10项因素,于10月完成首届公证行业人才选拔评选。共选拔产生公证领军人才5名、公证拔尖人才23名、公证青年人才42名。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